2016年12月13日,山西省地質勘查局組織有關專家在太原市對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地球化學勘查研究中心組織實施的“山西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試點及典型地區(qū)污染治理方法研究” 2016年度工作報告進行了評審。由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山西省地勘局、山西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山西省地質調查院組成的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的工作匯報,認真審閱了相關資料。
山西省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試點及典型地區(qū)污染治理方法研究”是由局自籌資金、地調院地球化學勘查研究中心組織實施的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工作周期為2016年3月-2018年12月。
2016年,地球化學勘查研究中心已開展了試點區(qū)長治縣1∶5萬土地質量調查工作,完成調查面積480km2,土壤垂向剖面11條,1∶5萬土地自然形狀調查完成480 km2,布設大氣干濕沉降采集器16處;開展了典型污染區(qū)1∶5千土地污染調查,完成面積10km2,土壤垂向剖面10條;完成了試點區(qū)長治縣和典型污染區(qū)1:1萬遙感解譯490 km2;初步圈定了典型污染區(qū)域重金屬Hg污染的范圍,為后期土壤污染源的調查及治理方法研究確定了目標。
各位專家一致認為地調院順利完成了2016年度工作任務,工作質量可靠,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建議按照實施方案,繼續(xù)進行工作,同時加強典型污染區(qū)的污染源研究,進一步調查污染程度。
該項目作為地質學與農學、環(huán)境科學相結合的跨學科項目,它的順利實施將對山西特色富硒農業(yè)發(fā)展起到引領作用,對提高糧食產量、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對山西省土壤環(huán)境污染的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